關于鞏固提升我市高中教育發展質量的建議
提案人:委員(界別)活動第六小組
(2021年 第62號提案)
近年來,我市高中教育的辦學規模、硬件設施、入學人數、入學率以及教育教學質量都有了長足的進步,連續15年獲得綿陽市普通高中教育質量綜合評價特等獎。但也面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,主要為:一是設施設備嚴重老化,現代教育設備急需更新換代。二是面臨綿陽城區教育的黑洞效應,優質生源流失嚴重。三是隨著區域經濟發展差距拉大,教師待遇差距隨之加大,優秀教師流失嚴重。為鞏固提升我市高中教育發展質量,建議:
(一)制定我市教育發展中長期規劃,結合適齡人口變化進一步優化布局,對現有高中學習進行分類指導,避免重復投入資源浪費。
(二)加大高中階段教育投入。按國家標準全額撥付生均公用經費用于學校建設,組織高中學校對設施設備進行對標摸排,制定提升計劃,加大上爭力度,分步實施進行更新,補齊教育現代化發展短板。
(三)加大優秀高中骨干教師的內培外引力度,提高骨干教師獎勵力度,建立激勵優秀人才引入機制,吸引高中學校特色發展所需要的專業教師和教練員。
(四)營造良好發展環境。落實國家減負政策,切實減輕高中學校和教師的負擔。發揮職能部門作用,遏制高中生源惡性競爭。理性對待涉校事件,營造良好的教育發展社會環境。
關于進一步優化政府部門窗口服務的提案
提案人:任守成(農業界)
(2021年 第67號提案)
目前我市部分機關單位窗口服務,存在手機端線上操作困難,辦事多頭跑、操作難、流程慢、材料缺等難題,給辦理業務的群眾帶來諸多不便,尤其是使用智能手機不熟悉的老年人更是困難。建議:
(一)堅持傳統服務方式與智能化服務并用并行,特別是稅務、人社、醫保、公積金等窗口應保留傳統金融服務方式,不得拒收現金,全面暢通現金支付渠道或轉換手段,確保業務“來之即辦、辦就辦好”,提升業務辦理中的滿意度。
(二)推廣“一站式”服務,進一步優化辦事流程,提高服務質量。應大力推進網上辦事和掌上服務,簡化辦事流程和申請材料,不斷優化辦理流程,力求做到“一次辦結”。
(三)推出為老年人服務的暖心舉措,開通老年人優先辦理“綠色通道”,設立專人服務隊伍,為老年人提供咨詢、指引、幫辦代辦等便利化服務和幫助,解除老年人辦事“智能化”煩惱。
提高科學治理水平 加快推進城鄉社區治理現代化
提案人:九三學社江油基層委員會
(2021年 第82號提案)
我市現有社區71個,其中城區社區39個、場鎮社區32個,社區建設工作制度基本完善,社區服務和社區活動初具規模,但社區治理也還存在觀念滯后、創新不足、基礎薄弱等問題。一是居民參與意識淡漠,社區建設缺乏內在動力。尤其對于年輕人或者正處于創業的人群而言,時間和精力有限,加之社區服務不能滿足需求,往往會忽略自己對居住社區的責任。二是社區服務功能較弱,大部分社區硬件設施薄弱,人少事多,能提供服務的項目特別是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內容較少,不能滿足居民服務需要。三是社區承擔行政事務較多,存在檢查評比多、工作臺賬多、會議多等問題,承擔了“上管天(污染),下管地(河道、衛生),中間抓維穩”等疑難雜癥。四是部門單位延伸社區工作平臺較多,信息資源共建共享不暢,加大了社區工作量,增加了社區工作難度。為加強社區共建共治共享,提升社區治理水平,建議:
(一)統籌引進社會力量,突出黨建引領下的多元協同治理和諧有序。加大培育自治、服務、平安、文體四類社會組織,鼓勵、支持社會組織做大規模、做優質量、做響品牌,使社會組織成為提升城鄉基層治理社會化、專業化、智能化、法制化的有力支撐。
(二)加強風險防控,推動城鄉社區治理“三治”共建共享。完善居民議事制度,強化自治基礎,讓自我服務“活”起來;積極開展道德大講堂等系列活動,教育引導群眾尊良俗、去低俗、除惡俗,著力德治保障;加大普法宣傳力度和村(社區)法律援助機制建設,依法推進治理,推動自治、德治、法治的同頻共振,實現基層治理的高質高效。
(三)強化科技賦能,彰顯城鄉社區治理創新包容。應發揮科技作用,運用互聯網、大數據、人工智能等技術,建設信息化管理平臺,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,分步驟打造“數字城市、智慧社區”,實現預測式、動態化管理。